大家能够在看日本电视时能够看到很多的木结构房屋,其原因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防震功效。日本多地处于地震带上,所以防震是基本需求,对于这几年大小地震连连的四川,进行修筑成都木屋是很有必要的。
1.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在于木材的重量轻、强度高及其木结构的韧性大,对于瞬间冲击荷载的周期性疲劳破坏具有很强的抵御能力。木屋的大多数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:构成墙壁骨架的垂直墙骨;构成楼板的水平搁栅;以及支撑屋顶的椽木或衍架。当木屋墙由斜撑木板或轻质木基板材而形成墙覆面板时,它具有了侧向抵抗力,并进而形成了一个剪力墙系统——轻质、高强、且建造效率高。所有部件共同支撑建筑物,使之可以抵抗重力、风及地震。木屋自身结构轻盈,具有很强的弹性回复性,再加上本体在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又很小,所以,当主体结构在基础发生位移时,可以由于自身的弹性进行复位,避免发生倒塌。具有抗震性。
2、案例分析
01
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中,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木结构的房屋,得到了广泛关注。
02
1989美国加利福尼亚洛马普里埃塔地震,震级为7.1级,共造成了62人死亡,3000多人受伤。从震中到奥克兰,沿途都可看到倒塌的老式无筋砌体建筑,而震中区域附近的木框架房屋大部分保持完整。
03
1994美国加州北岭地震,地震产生的山体缓坡导致建筑物垮塌,造成4人死亡。地震后,人们做了一个关于高地震危险性地区轻型木结构性能的调查。尽管也有木屋发生了坍塌,但是除去不合理的设计和建造地点原因,绝大多数的木建筑表现非常好。
3、中国地震带
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,受太平洋板块、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,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。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:台湾地区、西南地区、西北地区、华北地区、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。
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、强度大、震源浅,分布广,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。1900年以来,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万之多,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%;1949年以来,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,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,造成27万余人丧生,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%,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,房屋倒塌达700万间。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。
在高楼中生活久了的大家也更想要回归自然,现在的木屋不单单是给人们带来舒适,安全性能也是更高。想要修筑,来电了解详情:400-765-2880。